作为实践民俗学的田野笔记,户晓辉著的《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(实践民俗学田野笔记)》研究的不再是经验实证意义上的田野,因而不再是见物不见人的田野,而是把人的内心当作交互主体意义上的田野,因而是人同此心、心同此理意义上的田野,当然也是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意义上的田野。
当一位实践民俗学理论研究者回望自己的故乡时,会对看似理所当然的日常生活投以怎样的目光?能否有新鲜而独到的田野发现? 在《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:实践民俗学田野笔记》中,你将看到全然不同的田野、故乡和乡愁,看到对日常生活大是大非问题及其根源的理性反思,看到实验民俗志的逻辑书写,看到人文学术推动社会走向理性化、法治化与合理化进程的话语实践。 《日常生活的苦难与希望:实践民俗学田野笔记》暂时悬置了实证民俗学,完全转向了实践民俗学。作者反求诸己,以率理性而为的姿态,不仅以相对通俗的哲学笔调写出了故乡人的生与死、爱与恨、善与恶、苦难与希望,而且运用条件还原法,从经验现象反观先验条件,把先验逻辑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研究方法,突显出“好生活”不可或缺的目的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