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是清代经学与文字学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。孙经世是清代著名经学家、文学学家和音韵学家。孙经世一生勤奋,著述甚丰,计其著作有十九部近二百卷。《孙经世集》收录了作者研究经学、小学的著作三部,即《惕斋经说》、《读经校语》和《经传释词续编》。其中《惕斋经说》收入孙经世研究经学文章六十七篇。《读经校语》收入作者校注《周礼》共九十八条、《春秋左传》共一百六十一条。《经传释词续编》收入文言虚字二十二字,陈寿祺称其“实足补高邮王侍郎所未及也”。
此外,本书经李梦生(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,编审,北京师范大学、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)全文审读。
本选集收入四川总督苏廷玉捐俸为孙经世所刻的著作三部,即《惕斋经说》、《读经校语》和《经传释词续编》。《惕斋经说》收入孙经世研究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周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仪礼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说文》等经典的考证文章共六十七篇。《读经校语》收入作者校注《周礼》共九十八条、《春秋左传》共一百六十一条。《经传释词续编》收入常见的文言虚字二十二个字,包括“而”、“如”、“若”、“然”、“则”、“即”等,陈寿祺称其“实足补高邮王侍郎所未及也”。三部著作均系采用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)苏廷玉为孙经世刊印木刻版本为底本,有孙经世之受业婿陈金城、受业陈庆镛,其子振声,其孙拔萃、抜荃、拔茹,曾孙仰曾等同校署名。《惕斋经说》木刻版因辗转搬迁,原版磨损缺字,后据《续修四库全书·惕斋经说》补全,并编定目录。《读经校语》版本较为完整,仅个别字模糊不清。《经传释词续编》因木刻印版丢失两块,缺字三十三行,从1956年5月中华书局上海印刷厂印刷出版的王引之著、附孙经世补及再补的《经传释词》中的“而”字条中补入,使之更臻完善。